古人说:“平安二字值千金。”这是不错的。人生在世,
天辰1956注册谁个不想平安?可是我们知道,人生要平要安,先要求和谐求团结,能够和谐团结,然后才有平安快乐。比如说,我们要求家庭平安,如果这个家庭中的人,自己天天吵嘴斗气,不和谐,不团结,试问哪里会有平安?一个家庭如此,推至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,乃至全世界,亦都是如此。因为世界虽然很大,还是由个人和社会的单位累积而来的。
或者说人生所需要的是金钱,是衣食住行的充足,这也不错。但试问这世界如果闹战争、不和平,可能有金钱也没处用,有金钱也买不到东西。我曾亲见日本兵登陆香港打仗,有人腰捆大包钞票,中了流弹死在路上。足见战争的无情威胁,是够恐怖与悲惨的!如果战争升级,人民游离失所,那么一定是弄到虽有锦衣无心穿,虽有玉食不能吃,虽有大洋楼不能住,虽有漂亮的流行车不能行坐。这样,纵使衣食住行更多、更充足些,又有什么用处呢?这样看来,世界需要和平,是比什么东西都需要了。
可是和平是怎样可以求到呢?我们从政治求和平、从经济求和平,从战争求和平,求不求得到呢?我想都可以求得到。只不过是这样求得的和平,多数是暂时性的,难以长久的。要真正安定长久的和平,天辰会员登录必须要向宗教的道德中追求才能产生。宗教的道德规律,才是人生和乐、世界和平的源泉。
世界丧失了和平,是因为有了战争;有战争是因提倡战争的人丧失了道德。所以我们需要提倡道德,建立道德的生活,世界才能消灭战争,恢复和平。
现在先讲儒家的孔子,他是提倡德化、建立和平的人。他不主张斗争的霸道,一生宣传王道文化的仁政,以四维八德为纲领,呼吁人民过道德的生活。所谓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都是王道的德化。所谓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,社会才会安宁,世界才会和乐。孔子是一个反杀、反战主义者,如《论语》载有:“为政以德.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又如“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如杀无道以就有道,如何?孔子对曰:‘子为政,焉用杀?’”有一次卫灵公问他打仗的军事学,他非常不愉快,说自己不懂。如《论语》上记着:“卫灵公门阵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‘俎豆之事。则尝闻之矣;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’明日遂行。”这可见他对好战的侵略家是深恶痛绝的。他是主张世界和平的人,所以他对春秋各国所发动的战争都不同意,著作《春秋》时“每书诸侯战伐之事,必加讥贬,以著其擅兴之罪,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立。”到了孟子也称赞孔子“春秋无义战”的说法,而且孟子也是一个反战主义者。如孟子见梁襄王,襄王问他:“天下恶乎定?”孟子对他说:“定于一。”又问:“孰能一之?”孟子说:“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”这不但是反战,也是主张戒杀的仁者,天下唯有不嗜杀的人出来领导,才能统一和平;这不嗜杀,就是人性道德的建立,也唯有从道德中才能求得真正的和平。
中国的老子也是主张反战,从提倡不争的道德,实现和平。老子说:“强梁者不得其死。”这如硬弩先折,钢刀易伤。又说: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刚强者莫之能胜。”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“古之善为士者不武,善胜敌者不争,善用人者为之下,是谓不争之德。”又说:“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;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这是说世间有好道理,不是可以争得胜的,可能越争越坏,不争反而胜的。一个真正有学德、有涵养的人,能客人不与之争,才见得他有学德;许多无学德、无涵养的人,强以为自己有学德,足以证明他实无学德。所以老子说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”这种无争的言论,是值得好争的人深长思惟的!
为什么老子要提倡“不争之德”呢?因为世人由于争,一切好事都给他破坏了,不但破坏好事,且争的结果多是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!故老子说:“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”“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;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”如秦始皇暴虐无道,用兵并吞六国,终遗祸于子孙。拿破仑好战,蹂躏德俄,卒兵败而身死荒岛。希特勒强权霸道,败于盟军,死不得所。这些所谓“盖世英雄”,都因黩武穷兵,不但失了天下,也是自掘坟墓。因此老子亦主张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;“夫欲杀人者,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”。这与孔子的治国以仁政,不以霸争,孟子的天下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,从道德中寻求和平的道理还是如出一辙的。
现在再来看佛法寻求和平的道德理论:可以说全部的佛法,都是道德学问的践履、和平理论的张本。佛法的和平,可以从教理和教制两方面来说。从教理方面说:一、佛陀的悟道是悟知一切众生佛性平等,人人皆可作佛。众生虽然千差万别,各个不同,而在这佛性的理体上,大家是共同一体的,好似“天地与我同春,万物与我为一”。因此,大家只宜和,不宜争,没有理由从同体中而自起分化,破坏了和乐的局面。二、佛陀以修证得大智慧,体验到宇宙人生的一切诸法都是从缘而起,其性本空。天地间每一法的生起,都有它的主因,而后加上助缘,才能成功。如以我个人这一法来说,我自己一法是主因,近而父母兄弟姊妹,远而一切亲戚人类,和我的衣食住行有关系,都是助缘。我个人的成立虽是一件小事,而其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,是遍满人类整个宇宙的全体。以我为主因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此,以你、以他为主因与其他的人所产生的关系亦是如此。在这种亲密的关系上,大家只宜联络团结,互助则互成,若是互争,不但有乖于义,且必定是互败俱伤,同归于无情的毁灭。此是佛法主张人类应和不应争的“缘起性空,缘成互助”的道德原理,为其他宗教哲学中所未见未闻的。
在佛教教制上说和平道德,就是从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中,先实施不杀生戒。杀害生命,是一桩最残忍、最伤天害理的事。所以佛教把戒杀列在诸戒之首,以表其性质之重要。盖天地之大德曰生,生者皆不欲死,不欲死而强欲其死,自然美伤害天理;且佛教的禁制杀戒,其中还含有因果报应的道理。因果之理;如影随形,丝毫不爽。你吃他八两,他吃回你半斤;你杀他一刀,可能给他杀回几刀。杀业累积,造成杀劫,使世界连年战争,生灵涂炭,老弱者辗转而填于沟壑,少壮者散之而流离四方。愿云禅师有诗云:“千百年来碗里羹,怨深如海恨难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”积怨相杀,无有已时,其中道理,大有文章,欲求世界和平者,幸勿以等闲视之!
佛弟子中有一位须菩提尊者,常乐静中修“无争三昧”,以慈心来止息斗争。据说他在因地学佛修行的时候,时时看到许多喜斗争的人,常由意见、语言的分驰而相争,弄到刀杖行动的相斗,斗到头破血流,肢残胫断,惨不忍睹。因此,他就躲在静处,专修无争三昧,养成慈悲的心境、祥和的仪态,不但自己戒杀护生,还能以慈心影响许多狠毒的恶人改过自新,都变成善良分子。好像佛陀一样,有人追赶他,拔剑要杀他,及至见到佛陀的慈祥,无形中抛掉利器,归投座下。这因佛陀亦是多生多劫以来修习“慈心三昧”,达到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绝诣,才能有这样感召他人的伟大神力和伟大功德。
谈到佛教的慈悲,实是止息战争、建立和平的最好美德。因“无缘大慈”,是普遍广大的慈爱,不但慈爱人类众生,还要爱及低等的动物、微细的生命。而悲叫做“同体大悲”,是自己同情众生的苦难,已与众生打成一片,我即众生,众生即我,一体同观,冤亲平等,同情解救众生的苦难,等于同情解救自己的苦难一样。儒家与道家亦有仁民爱物的道理,前面已有提及;可是他们有些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仁爱,似乎与佛教的慈悲尚有距离。如《论语》上说:“厩焚;子退朝,曰:‘伤人乎?’不问马。”这是说孔子在鲁国任司寇时,有一天退朝回家,看见自己的马房烧了,他先问人的安全,没有问到马有没有烧死。可见孔子的仁爱,从事实上表现出来的特别尊重人权,而没有把爱普及到畜牲的马,虽然说“仁民而爱物”,还没有像佛教的慈悲,把仁爱普及一切低等动物的众生,作彻底的表现。又如《孟子》上说,儒家的齐宣王一日坐在领堂上,见牵牛者经过堂下,要把牛牵去杀了祭坛。他看见牛的觳觫的样子,于心不忍,叫人牵一只羊来换牛,替牛受死。本来不忍牛死,正是君子仁爱侧隐,可是换以小羊代替大牛去受杀,虽有仁爱还未臻平等,且有分别之见,自然也不能与佛教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相比了。至于老子的“兵者凶器”,不主张用武,主张“无为之治,不言之教”的德化,本亦甚善,可是在《老子》六十八章亦有说到“善战者不怒,善胜敌者不争”,既有善战者,又有胜敌者的敌我之分,自然亦未臻至佛教的任运无分别的慈悲同体、冤亲平等的化境了。
现在的世界情况,是科学进步,道德退化。政治跟不上科学,道德追不及政治,比科学落后得更远。因此,本来发明供人类生活增加便利和快乐的,或用以保护人类生活安全的武器,却都被没有仁义道德而且具有侵略野心的军事家和政治家,利用它去作为杀人越货的利器了。所以今日我们要争取世界和平,拔济人类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,必须要提高人类的警觉,建立宗教上仁爱慈悲的道德,从一般的仁爱道德,推展到佛教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慈悲德化,相信千万人所希求的世界升平的日子,不久的将来,终会有实现美丽理想的一天!